两个服务器,阵列全部做成RAID 0,终于遭了…
RAID 0 并不是真正的RAID结构,没有数据冗余。RAID 0 连续地分割数据并并行地读/写于多个磁盘上. 因此具有很高的数据传输率, 但RAID 0在提高性能的同时,并没有提供数据可靠性,如果一个磁盘失效,将影响整个数据。因此RAID 0 不可应用于需要数据高可用性的关键应用。
RAID 0的缺点是不提供数据冗余,因此一旦用户数据损坏,损坏的数据将无法得到恢复。RAID0运行时只要其中任一块硬盘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整个数据的故障。一般不建议企业用户单独使用
RAID 0具有的特点,使其特别适用于对性能要求较高,而对数据安全不太在乎的领域,如图形工作站等。对于个人用户,RAID 0也是提高硬盘存储性能的绝佳选择。
当初的搭建服务器的管理员杳无音信,没有留下任何信息,
从接手管理,一直在收拾各种遗留问题.
旧的一台两块160G组成RAID 0,新的一台两块1T组成一台RAID 0,
真的搞不懂了,
旧的服务器用作邮件服务器,几百用户,160G怎么也够用了,
还要损失安全性追求速度去做个RAID 0,
新服务器用作文件存储,使用率按百分比只有个位数,也去做个RAID 0.
这种状况也许跟用户有一定关系,
用户只管一时爽,反正坏了有人给修,
可是硬盘挂B了,就要拿去做数据恢复,数据可能泄漏不说,
数据恢复价格都是以K计算的啊.
现在硬盘挂B了…
这就面临两种选择,继续修和换新的.
之前看过关于沉没成本的文章,
用户往往在意之前的投入,而在做出正确决定时有所犹豫,
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教授说,普通人(非经济学家)常常不计算“机会成本”,而经济学家则往往忽略“沉淀成本”———这是一种睿智。他在《经济学》一书中说:“如果一项开支已经付出并且不管作出何种选择都不能收回,一个理性的人就会忽略它。这类支出称为沉淀成本(sunkcost)。
从一个管理员的角度来看,用户应当放弃问题百出旧系统,将投资用于新系统.
尽管在旧服务器上投入了很多,但它已经以家用机的体质,服务器的身份连续工作了5年,
依然在运行六七年前的闭源破解软件,
时不时死机崩溃,服务中断,
这些理由还不足够换一台新的服务器么?
说了一堆废话,还得赶文件给上面汇报,下一步进行数据恢复.
嗯,“机会成本”这个概念,以后做事要考虑了。
没事做,来你博客逛逛。
没事做,来你博客看看。
来你博客逛下!